互联网的一代人

本来只是想发一条微博的,硬是写成了博客。

想想09年以前啊,那时候还有上网、下线的概念,现在和别人说起来“我下线了”都会觉得好好笑。而如今人和人之间真正实现了移动互联的contact,而还有少数人还会通过电波声音短信传递。看如今路由器已经覆盖家家户户了吧,想起08年那时候还好奇猫和路由器的区别,现在看来算是显得老土了。而移动互联高度普及的现在,最值得我敬佩的是:移动互联竟然可以这么彻底的改变父母这60、70后的观念,并彻底让他们欲罢不能。

而现在的人啊,有时候说自己工作忙学习忙,但是他们依然停不下来的都是忙里偷闲的刷微博和朋友圈,耗费大量时间在手机社交应用中有必要和没必要的聊天上,而上淘宝也变成一种减压的方式。前些日子听一朋友说,现在啊我们都已经成为了住在别人手机里的朋友,现在的人谈个恋爱比从前累多了,每天都需要和微信那头的他聊的“天昏地暗”(此处夸张),而这种聊天方式太即时,更像是在对方的身边安插一个信使,若是没有及时的回复又会惹得对方的百般猜想。说起这些聊天工具吧,就因为太即时和免费,我们太随意的就会发出太多“无意义”的信息,同时也无形中绑架我们的时间,而一大堆的表情包也在不断的拉长人与人之间的距离。回顾一下自己以前大部分靠发短信联系的日子,发信息的时候肯定不会问诸如“在吗?在么?”之类的问句,会直接切入话题。而短信,它才是对方及时能看到的信息传递媒介,发短信的时候我们会过滤很多不必要的言语,有时候会为了因为短信的字数而不断的re-summary&re-edit…使之言简意赅,原因是短信是收费的(非常不错的是在谷歌的whatsapp中每年都需要6块钱的费用)。简单的做了几个情侣之间的测试,通过短信和微信两种途径给对方发消息,若是在多个钟头之后回复自己,相比微信就会变得坐立不安,再发第二条的概率远远比短信来的高。“对方没有回复自己的时候又觉得对方会不会发生什么事情了?”但是又能发生多大的事情会不打电话告诉你呢?总之微信的过程伴随了太多的心理活动,而短信次之,电话则不会。

网络和手机盛行的如今,大部分的人也将更能接受“网恋”,90和00年代认为网络是虚拟的,而如今的10年代确实彻底的颠覆了这一观念。曾经有一句经典的话,“我在网络上和别人聊天,都不知道对方是人还是狗?”。有调查也显示,10年以后,在大学生的群体中,网恋几乎成为了80%大学生的交往途径,同时移动互联的普及也增大了婚外情的发生概率。

如果说80后见证了互联网和电脑的普及和发展,那么90后是真真切切的看到手机的兴起,从操作系统的手机,到Symbian OS、BlackBerry OS,再到现在主流的Android OS和iOS,并看到无线网络WIFI、3G、4G从未有过的普及率。想想微信、淘宝、支付宝对于我们生活方式的革新这是从未有过的。说个自己发生的例子:早在08年的时候,那时候第一次上淘宝网买东西,突然有一天想要查看快递物流的意识,那时候塞班系统也不存在淘宝客户端,通过2g的流量,也只能用wap网页查看物流,给用户的体验是相当差的。然而在同年9月,在GoogleI/O大会上,谷歌正式发布了Android 1.0系统,这也是Android系统最早的版本。后来不断的看到了安卓机的出现,大屏手机的出现,现在通过app大大便捷了我们的生活。当年有同学说安卓必将成为未来的主流趋势,诺基亚也会告别这个时代。我笑着回答,诺基亚全球具有这么高的销售额,手机行业的老大哥,怎么可能?而现在国内的手机厂商基于安卓原生的定制系统也都层出不穷,最知名的莫过于flyme和MIUI定制系统(此处不做深究便简单略过)。总之互联网的发展每一天都充满了可能性,谁又可能说不会有新的产物代替现在的东西呢。

说起来父母这辈的中年人,即便是没有受到电脑发展影响的他们,一定能感受到手机对他们生活革命性变化。这点会从他们的朋友圈和他们日益增长的微信好友数量所深刻体会,更滋生了一种“父母式的朋友圈”。想起来12年以前他们总是抱怨我们为什么总喜欢抱着手机玩,睡前和睡醒就看手机,而现在的他们也变得口是心非,并正式融入手机控这一大家族。

身处移动互联网时代,智能手机弃之不用显然不可能,但手机真是毁掉了一代人的眼。写到这里似乎会感觉到消极的味道,但我们也要感谢时代和科技的发展带给我们的便捷,以包容或者接纳的心态对待变化的世界是一种美妙的体验。